南城初冬,寒雾沉沉,砖墙湿气未退,旧巷深处传来阵阵鞭炮声,与沈府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。
沈宅大门紧闭,院中梧桐叶尽,几根枯枝斜斜撑着冷灰的天色,空气中只有药味与潮湿发霉的木香。
沈昭宁立于廊下,披着一袭浅墨斗篷,额前鬓发微乱,被风拂得轻颤。她指节紧握,眼神却冷静如水,凝视着前方内室里那张老榻,父亲沈允恒已病卧多日,半边身瘫,口齿不清,偶尔睁眼也只是望着她,喉中低喃不明。
「小姐,罗家来人了……说是谈亲事的日子。」万婶走近,语气小心翼翼,望着她的脸色又低下头去。
昭宁未言,只轻轻垂睫。
三月之前,沈家尚是南城首屈一指的贸易世家,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假帐案与大笔资金亏空,引来地方巡检与衙门入府查封。合作商抽手,声名一落千丈,沈家顿时风雨飘摇。
她心知其中必有内情,却苦无证据。如今父亲卧床,母亲日夜守榻,家中上下人人自危。罗家主动提亲,是唯一留给沈府的退路。
那夜,沈昭璃曾轻声入房,笑意浅浅地说:「姊姊若肯嫁入罗家,便能保沈家不坠。」
她那笑看似温顺,却总让人想起一朵开在雾里的梨花香,却寒。
昭宁未回应,只将帐幔拉下。
如今,罗仲言的聘礼已备,良辰将近,沈家上下皆等她点头。
她微仰头,望向檐外低云,脑中忽然浮现一段早已模糊的旧景。
那是十二年前,佛寺诵经声悠悠,她偷偷溜出后殿,只为尝一口平日被叮嘱不能多吃的甜羹。石阶外的莲子羹摊前,她正端着碗,小口吹凉,忽见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蹲在墙根,脸上灰蒙蒙的,衣袖破了,手里什么都没有。
他眼神茫然,像是走了许久,也像是刚哭过。昭宁犹豫了一瞬,终还是走上前,把手中那碗热腾腾的甜羹递了过去。
「你吃吧……我才刚动过一口,还是热的。」
男孩一愣,慢慢接过碗,一言不发地喝了起来。她看着他低头吃得很慢,小小的手指握得很用力,像怕这碗羹被抢走。
直到他吃完最后一粒莲子,才擡头看她一眼,那双眼睛红红的,却莫名地亮,好像有什么从那瞬间活过来了。
她不记得他说过话,也未问他名,只记得那一眼,如寒冬微雪里透出的一线火;极冷,也极暖。
她回神时,身侧万婶已轻轻唤了她一声:「小姐?」
昭宁收回思绪,走进父亲卧室。榻边灯光昏黄,沈允恒一动不动,仿佛只是静静沉睡。
沈允恒眼神涣散,却在她靠近时微微一动。
她跪下,声音轻得几不可闻:「女儿……应允了。」
额头贴地,她语调平静:「为了沈家,为了您……我嫁。」
窗外寒风忽至,纸窗震颤。一抹影子掠过外头,似有人立于窗下,又在下一刻消失。
**
当夜,傅宅书房。
烛火摇曳间,傅怀瑾阖上册页,指尖稍稍停顿。他望着案上那幅素描画像:少女容颜淡然,眉眼清润,眼神沉静,像极了他记忆里那位佛寺外递碗的女孩。
他执起画像,唇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。
十二年,他一步步从寒门庶子熬成傅家掌权者,只为今日能替她挡风遮雨;哪怕她尚不知,他早已为她抵挡过多少暗箭。
他看向案边那份红帖副本,罗府的喜帖样式,署名早已换过,盖了傅家的印。
他低声道:「沈昭宁,我来接你了。」
**
翌日,沈府后堂。
喜帐高悬,红烛映墙。礼生唱喏,罗府派来的迎亲队伍正立于中庭。屋内,女宾低语,气氛却忽被门外一声低沉打破。「等等。」
众人惊愕回首。
一名男子身穿玄灰长衫,逆光而入,神情冷峻,气势沉静,却不容忽视。他步步踏入堂中,声音不高,却让整个后堂瞬时寂静无声。
「这门亲事,改由我傅怀瑾迎娶。」
沈昭宁坐于女宾之侧,闻言蓦然起身,心头震动。她望着那张面孔陌生,却隐隐熟悉。
她未语,他也未多言,只向李氏递上一份盖有双方印信的改聘书。
这场婚事,从此悄然转向。
她并未抗拒,亦未允诺,却在那一刻,心知命运早已改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