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,二十二岁。
在这个年纪,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前途迷茫,或在画室里埋头练习素描,她却已经被称为“国内最成功的年轻画家之一”。
她的每一幅作品,都能拍出上百万、甚至上千万的价格。数字在新闻里冷冰冰地跳动,却足以让无数人瞠目。
而比起画,她本人更像一幅矛盾的作品。
清纯甜美的面容,修长而得体的身形,明亮的公众形象,所有这些让她在网络上被追捧,也被质疑。有人说她是天才,有人说她不过是营销的产物。争议与赞美一并裹挟着她,把她推上浪尖。
四月清楚,自己的才华并非无可替代。她同样清楚,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优势:颜值、气质、名校出身,以及精心营造的“有内涵”的形象。从大学开始,她便像运营一件艺术品一样,经营起自己的人设。
她的画,被大众得知。她的名字,迅速走红。
可在众声喧哗的背后,她有时会感到心虚,特别是,当一些猜测渐渐逼近真相的时候。
事实上,四月背后并没有什幺公司运作,但她确实有一个“小金主”。
与其说是金主,不如说是利益交换。她在社交平台上为对方打些软广告,再通过艺术品的买卖为其进行资金“漂白”。而她得到的,则是高额佣金和一种近乎传销式的曝光与推广。
后续内容已被隐藏,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