绣戈袍2

梁少师微微躬身,声音沉稳有力:“陛下容禀,依臣愚见,可收了这件袍子,放免他后三年朝贡。且当着使臣之面,将这件袍子,赐与有功之臣。”

\"此话怎讲?\"嘉靖皇帝饶有兴趣地倾身向前,双手扶着龙椅扶手。

陛下请想,此举有三大妙处。\"梁少师伸出三根手指,“一来见我朝宽大之德,原不是因这件袍子起见,才豁免他数年朝贡。二来他说出这袍子如此什幺宝贝,天子却将来赏了功臣,见得我朝不珍视异物,所珍视唯贤之意。三来又显得我朝有宣力之臣。”

\"妙!妙!妙!\"嘉靖皇帝连连拍案,龙颜大悦,“梁卿家所言极是!就将这件袍子赐与卿家罢。”

梁少师连忙摆手:“臣已是年迈之人,又无战功,朝廷俸禄已是厚待,怎敢再受此珍宝?陛下可将此袍赐予功高之臣。”

\"卿家是四朝元老,朝中无人能及,何必推辞?且说说看,廷臣中谁人功劳最高?\"嘉靖皇帝笑道。

梁少师目光转向站在右侧的唐尚杰,声音洪亮:“陛下,唐尚书父子为国效力,功勋卓着,此袍赐与唐尚书,实乃物得其所!”

唐尚杰闻言,连忙出列跪下,声音激动:“臣惶恐!臣父子蒙陛下厚恩,已感激不尽,岂敢再受此重宝!”

嘉靖皇帝笑道:“唐尚书不必过谦。卿家父子忠心为国,此袍赐你,正合朕意。来人,将绣戈袍赐予唐尚书!”

太监将绣戈袍呈上,唐尚杰小心翼翼地接过,只见那袍子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芒,仿佛有生命一般。他只得领袍谢恩,捧着绣戈袍退下殿去。

同僚们纷纷上前道贺,人群中却有一人面色阴沉,正是工部侍郎张光。张光年约四旬,身材矮胖,面皮白净,一双小眼睛闪烁着贪婪的光芒。他身着绯色官袍,腰系金带,因因擅长写清词而得皇帝宠信,官至安乐卿,却是个阿谀奉承、心术不正之人。

\"哼!\"张光低声冷哼,心中暗想,“唐尚杰这老匹夫,何德何能,竟得此宝袍?梁老儿偏庇,皇上糊涂!这绣戈袍本该是我的!”此刻,他心中已生歹念,誓要夺取这件宝物。

朝会结束,唐尚杰回到府中,夫人王氏早已预备香案,三跪九叩迎接。王氏年约五旬,面容慈祥,举止端庄,是唐尚杰的贤内助。

唐尚杰,字子文,福建泉州府人氏,弘治年间状元及第,历经三朝,历官中外,以忠勤自矢。其妻早逝,唯有一母一女,膝下七子,个个出类拔萃,文武双全,世人称之为“唐门七子”。

长子唐云龙,武探花出身,曾随父征讨倭寇,立下赫赫战功,封忠烈侯。他身形魁梧,浓眉大眼,性格刚毅,为人正直,在军中威望极高。

次子唐云虎,武进士出身,亦随父出征,勇猛异常,封勇烈侯。他身材高大,虎背熊腰,声音洪亮,作战时如猛虎下山,敌人闻风丧胆。

三子唐云彪,武进士出身,官拜锦衣卫千户,因御寇有功,封威勇伯。他面容俊朗,身手矫健,心思缜密,善于侦查,是锦衣卫中的佼佼者。

四子唐云光,文进士出身,官至太常寺正卿。他温文尔雅,学识渊博,精通礼仪,在朝中以稳重着称,常为皇帝分忧解难。

五子唐云豹,武状元出身,官封万户侯,镇守雁门关总兵之职。他身形健硕,目光如炬,武艺超群,治军严明,多次击退北方入侵之敌。

六子唐云俊,翰林出身,官拜都察院副都御史,恩选尚主,娶了皇帝的侄女为妻。他英俊潇洒,才华横溢,善于辞令,在朝中人气极高。

唯有七子唐云卿,与众不同。他自幼聪颖,本可走科举之路,却弃文就武,中了武解元。他不愿在朝为官,选择在籍奉侍祖母与母亲。他性格温和,孝心感人,武艺虽不如几位兄长,却深得乡里敬重。

\"老爷,这绣戈袍果真如传说中那般神奇?\"王氏好奇地问道。

唐尚杰笑道:“夫人,此袍确实非凡。来,你亲自看看。”

王氏小心翼翼地接过绣戈袍,只见那袍子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芒,仿佛有生命一般。她轻轻抚摸着袍面,感受着那奇特的触感,眼中满是敬畏。

\"果然神奇!\"王氏赞叹道,“远处观之,见其光怪陆离,五色不定,好像要放出火焰来的样子。近前观之,却又了无他异。且不见织造之痕,又不见缝纫之迹。”

唐尚杰点头道:“正是。此袍乃大禹治水时所穿的天衣,是戈国的镇国之宝,具有盛夏不暑、隆冬不寒、入水不濡、入火不焚的神奇特性。”

王氏将绣戈袍摆在家庙堂上,焚香燃烛,告说祖宗,以荣君赐。随后,唐尚杰大开东阁,延请五府六部,庆贺赐袍。

这些同寅同年,都闻得唐尚书蒙珍袍之赐,正要到尚书府中,一来道喜,二来鉴赏。今见来邀,自然陆续来到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猜你喜欢